(党委工作部 讯 韦曙光/文、图)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发表演讲,面对众多从未住过窑洞的国际友人和中外媒体,讲述了延安梁家河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动人故事。一夜之间,梁家河的名字从西雅图传遍了全世界。
梁家河是习近平当年插队落户的小山村。他在那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带着这个问题,7月12日上午,参加我院2017年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学员, 怀着一种敬仰而又神圣的心情,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开展现场体验和现场教学,在这片习近平总书记挥洒过7年青春汗水的土地探寻问题的答案。
七月的梁家河,艳阳高照,天高云淡,满山翠绿。村名叫“河”,实际上是一条小山沟。山沟里、山岗上种满了药材和果树。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直向前方延伸。习主席在西雅图告诉世界,当年村民们几个月都吃不上一块肉,现在用上了互联网。
在梁家河村一块小广场,延安大学王东维教授给学员们上了一堂主题为《知青情·知青理·知青魂》的现场教学, 当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一同入党的78岁老党员石玉新向大家介绍了当年习总书记插队落户时克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村史馆、知青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旧址、知青旧居等地,听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工作、生活情况的介绍,了解了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习总书记担任梁家河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矢志改变落后面貌的感人故事。 在这片热土上, 习近平度过了七年的青春时光,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听取讲解员的情况介绍,边听、边问、边看、边议。大家普遍感觉,在梁家河每到一处,都能真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当年带领群众驻守基层、实干担当的共产党人情怀,更学习到总书记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敢为人先的感人事迹和无私奉献之精神。
信息工程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阮兰娟一路上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感触很深,她说,一个个物件,一幅幅图片,一座座院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些都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是我们每一个党员践行的方向。
机关第五党支部书记黄任宏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深刻的体会到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更深切的触感到习总书记浓浓乡村情,农民兄弟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时,也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决心,虽然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坚信到2020年我们一定能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艰难环境下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机关第六党支部书记刘江华说,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感受很深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的落实。结合近期党务工作,面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扎实等问题,要充分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利器,全面摸底,精心组织,不折不扣做好支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航海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林燚宁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生活的七年,我们看到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践行,在实际工作中和我们师生一道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作为本次培训班最年轻的学员,路桥工程系学生第一支部书记杨静说:看到梁家河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我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当年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精神,也让我深切认识到青年人必须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磨砺意志,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返程的路上,迎面走来一队少年学生,整齐的步伐,统一的着装,在红旗的指引下,唱着红歌,精神饱满地沿着老一辈的足迹轻快地向前赶路……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充满朝气的新生一代,学院党委书记温宗胤动情地说道,革命精神、优良传统教育从长远入手,从小抓起,长期坚持,延安精神一定能够不断生根发芽,在一代代人中继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