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学院(智慧交通产业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智慧交通产业学院)前身是2002年设立的交通信息工程系,2020年升格为交通信息工程学院。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与信息化发展战略,2025年3月正式更名为人工智能学院(智慧交通产业学院)。建院二十余载,累计为交通运输领域输送近2万名智慧交通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4%,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2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1%。拥有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技术能手4人,35人入选省部级专家库,32人获华为/思科等行业认证专家。形成了“数智融合、教创一体”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其中,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获交通厅认定。

截至2025年4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312人。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大数据技术等8个特色专业及方向,与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信部大数据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创优“慧芯”党建品牌,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得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立项(A类)。学院在党建引领下,近五年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教改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硕果累累。

学院推行“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技能竞赛成果丰硕。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国家级奖项共32项,自治区级以上奖项372项,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位列全区前茅。学院主持开发“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校企共建全国公开发行教材12部,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优质国际课程3门、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个、东盟职业教育标准3个,并面向越南、印尼、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开展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等国际化服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学院获评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中心、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建有校级“两中心”(虚拟仿真资源研创中心、课程数字资源服务中心)。依托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平台,现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4项、横向课题9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35项、外观型专利9项,发表科学理论研究专著2部。此外,近3年来先后承办了专项培训、认证考试项目30余次,累计培训考试6.78万人次,大力促进了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

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立品、为学、禀艺、励身”的院训,弘扬“志存高远、改革创新、担当实干、追求卓越”的交院精神,深化“人工智能+交通”交叉学科建设,朝着“进国家双高、创职业本科”的目标,全力打造中国-东盟智慧交通人才培养高地,为交通强国战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昆仑校区:广西南宁市昆仑大道1258号

园湖校区:广西南宁市园湖北路12号

相思湖校区: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9号

学校办公室电话:0771-5626108

传真:0771-5624699

招生就业处电话:0771-2188600(招生)    0771-5659821(就业)

学校官微

Copyright © 2024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