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沿边公路简介】
公元2000年8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在与越南接壤的8个县(市、区)开展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边境地区人民办好 24件实事,从根本上改变边境地区的交通、边防、水利、教育、卫生、邮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落实其中6件实事:一是实现边境县行政村村村通汽车;二是实现边境县县县通油路;三是实现边境县通二级公路;四是建设一条沿边三级公路;五是实现边贸点和边境口岸通三级公路;六是实现边防连队通油路。
广西沿边三级公路是6件实事中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路线起点于东兴市竹山村,途经东兴市、防城区、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市、那坡县等8个县(市、区)31个乡(镇),终点于那坡县弄合村,公路全长725.0公里,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沥青表处路面,桥涵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其中有53公里过城镇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建“广西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沿边三级公路建设。边境地区防城港市、南宁地区、百色地区分别组建了以交通、公路部门为主的6个边境公路建设办公室和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具体进行建设管理。工程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共有406名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101个中标施工单位,17400多名民工参与建设,投入筑路机械894台、运输车辆5000多台。截至公元2002年9月30日,沿边三级公路全线基本贯通。共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量 2562万立方米、防护工程74万立方米、沥青路面 467万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3万平方米、新建大桥173米/1座、加宽加固大桥 226 米/3座、新改建中小桥1612米69座,新建涵洞 28800米/2740道、隧道1287米6座,征用土地13400多亩,工程总投资9.2亿元。

【中国第一路简介】
龙凭公路(即龙州至凭祥县道X456号公路),又名龙南公路(即龙州城至镇南关,现名友谊关)。是广西最早建设的边境公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兼具国防、经济、商贸与旅游功能的现代化公路。该公路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广西提督苏元春主持修建,通过人工开凿悬崖峭壁,历时11年,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其核心功能为边境国防军路,清政府曾通过此路将德国克虏伯大炮经龙州转运至镇南关(今友谊关),并沿山构筑炮台群,显著强化了桂西南边防体系。清末民初时期,法国汽车经此路从越南入境龙州,于鸭水滩一带开展客货水路运输及商贸活动,奠定了其“中国第一路”的历史地位。
该路段沿途风光旖旎,有风景秀丽的平而河风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和潺潺的山涧溪流,现存鸭水滩、那皇要塞等人工开凿的沿河绝壁,以及近代抗殖民侵略的古炮台群。具有独特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国内少有兼具人文历史背景和山水风貌自然景观的路线。

供稿单位审核:梁 科
一审一校:梁静芸
二审二校:兰东宇
三审三校:林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