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交旅融合专业群建设水平、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路径,2025年10月24日,我院党总支书记姜敏带队,交旅融合智慧园林团队骨干教师王可欣一行,赴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艺术与旅游学院开展专题调研,围绕交旅融合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入交流,重点学习其实训体系构建与产教融合经验。
调研期间,团队先后参观了喀斯特山区峡谷高桥虚拟仿真沉浸式体验中心(交旅融合研学服务中心)、交通景观雕塑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文化千岛艺术馆,实地了解贵州交职大在交旅融合领域的实践做法及教学转化成效。
在交旅融合研学服务中心,通过体验虚拟仿真教学设备,团队清晰了解贵州桥旅融合的发展历程:从坝陵河大桥1.0版以桥体观光为主,到平塘大桥2.0版“桥+服务区+景区”的融合模式,再到花江峡谷大桥3.0版“一心六片区”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模式,为我院探索平陆运河沿线交旅融合项目的梯度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交通景观雕塑生产性实训基地践行“教学即生产”模式。专业负责人带领学生参与北京世园会贵州馆微景观、长征文化公园渝黔高速大娄山服务区雕塑等真实项目,实现“课程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生产化”。该模式为我院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场景下的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文化千岛艺术馆呈现了“专业+非遗”的融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与非遗传承人共建,打造集展示、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非遗文创空间,其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开发经验,为我院探索地域非遗文化活化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在座谈交流中,贵州交职大艺术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甘凌、院长闻芳详细介绍该院“山区峡谷技术之塔+交旅融合研学之塔”的办学定位及“艺旅交融”学科体系构建实践。该院融合博士团队、非遗匠师、产业导师的“三类师资”结构,及“不止果茶软饮工坊”等学生自主运营实训平台,形成“真实任务驱动—运营数字化反馈—教学迭代优化”育人闭环。未来,我院可依托交旅文创坊,在城市微更新等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践行“小而美、精而专”愿景。

此次调研为我院交旅融合智慧园林团队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下一步,团队将消化吸收贵州经验,结合专业特性与地域优势,探索“低空+AI”赋能交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助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