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下午,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东盟国际学院主办、智能建造与低空技术学院承办的“非遗迎中秋 相约共此时”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数智建造国际产教融合基地中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东盟多国的30名留学生与学院20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通过传统木构营造技艺体验、绣球花灯制作等互动活动,让师生感受非遗魅力,共迎团圆佳节。
一、文创新韵·数智传情
活动伊始,中外学子分组参观了交旅文创坊与广西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在李晓童、梁承龙和彭来等专业教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不仅欣赏了传统非遗文创作品的匠心之美,更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动态演示,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智慧工地与低空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传统工艺与前沿科技在此交融,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二、匠心独运·榫卯传奇
在国际学生文化交流基地,李晓童老师以侗族鼓楼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榫卯技艺。通过侗族鼓楼营造动画视频与实物模型展示,抽象的结构原理变得生动可感。并邀请中外学生分组协作,亲手尝试侗族木构“一品梁架”的拼接,在一拼一接间领略“不用一钉一铆”的营造智慧,现场互动热烈,惊叹声与欢笑声不绝于耳。


三、指尖流光·共叙团贺
在活动压轴环节“绣球灯笼手工制作”中,梁莉老师首先讲解了中秋习俗与绣球所象征的吉祥寓意,随后逐步示范制作流程。中外师生纷纷动手,通过裁纸、粘贴、穿绳、挂穗等步骤,将一张张图案多样、彩色丰富的纸片变为一盏盏寓意团圆的绣球灯笼。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帮助、交流心得,现场洋溢着温馨与欢笑声。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在共同创作中共享同样的温暖与祝福。
活动尾声,中外学子手持自制的绣球灯笼,用汉语齐声祝愿“中秋快乐”,并合影留念,为此次非遗中秋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