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毕业设计实践——以某高速桥隧路工程BIM建模真实项目为蓝本,运用BIM技术完成高标准建模任务。这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一场跨层次、跨学科的项目合作与创新实践的全新探索。
一、博士团队领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此次项目首次实现了学院教师与中南大学博士课题组密切合作。在博士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直面复杂的Dynamo编程需求与高标准建模要求,从零开始构建桥梁的数字化模型。博士团队通过现场教学、案例解析与线上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面对桩承台定位精度、桥墩与梁体衔接等关键问题,团队成员展开头脑风暴,同时博士团队则以其深厚的专业积淀,引导学生优化建模方案。在多构件协同建模、数据整合等技术难题的攻克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实操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数字化思维的价值。

二、团建活动凝心聚力,劳逸结合激发活力
为缓解建模工作的压力,增进团队凝聚力,项目组组织全体成员前往方特东盟神话乐园开展团建活动。这场活动巧妙地将专业学习与休闲娱乐相结合,为团队成员带来了独特的体验。惊险刺激的过山车项目不仅让同学们释放了压力,更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桥梁结构中的力学原理;充满异域风情的东盟建筑群则成为大家探讨建筑结构的活教材;特别设计的团队协作游戏,让成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默契配合。这种寓教于乐的团建形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为后续的项目合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三、以匠心铸就专业,以合作开创未来
目前,项目已进入最后的优化阶段。同学们表示将继续以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完善高速中的桥梁、隧道、道路等BIM模型,确保建模成果的规范、专业和实用。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原则,深化与中南大学博士团队的协作模式,以广西为支点,集成前沿技术,持续深化在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攻关、学术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更多“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成功范例,为培养智能建造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