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色市靖西市果乐乡大会村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内涝,村庄被积水围困,道路阻断、电力中断,当地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陷入困境。果乐乡党委政府牵头联动多方力量,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中心低空交通科创联盟成员广西南疆飞行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成员企业迅速响应,紧急调度人员、无人机设备、爱心物资赶赴现场,协同靖西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以 “低空+数字孪生”技术为先导、多线联动为支撑,打造出一套 “侦察—规划—运输” 闭环运输方案,为受灾群众打通“空中+水路+地面” 三路联动物资输送通道。
小型无人机先遣侦察:构建全景模型,绘就 “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
抵达救灾现场后,联动团队首要任务便是破解 “陆路中断、灾情不明、路线难寻” 的难题——此时村庄被积水覆盖,传统勘察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存在人员安全风险。团队当即投入2台小型工业级无人机,一台无人机负责对受灾的8个屯开展全域侦察,并将现场画面传回临时应急指挥中心,辅助联动团队精准捕捉积水范围、道路损毁程度、房屋安全状态及群众聚集点、运输路线障碍物识别等关键信息。另一台无人机负责全域航摄影像采集,再以专业建模软件快速处理,生成高分辨的三维全景模型作为数字孪生底座。最后在数字孪生平台上对“空中+水路+地面” 三路路线进行规划,形成可实时共享的“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指挥人员、吊运无人机操控手、受灾群众等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来直观查看物资运输路线及长度、物资集散点等物资配送调度信息,大大增强了救援各方的工作协同开展效率。同时也确保了无人机在吊运过程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果乐乡应急指挥人员拿着手机,指着“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向大家介绍,“有了这个平台,灾情细节一目了然,连哪户村民家附近有高地适合设物资集散点,都能清晰看到。”大会村村民指着全景模型图说“去哪领物资、去哪找帮助,这份 ‘活地图’让大家心里更有底”。

(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搭建的“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

(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搭建的“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

(指挥人员、联动团队在现场临时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进行高效沟通)
中大型无人机高效吊运:“低空搬运” 打通救灾物资线
在“一张图”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平台规划的航线指引下,联动团队投入数台中大型吊运无人机,开启 “空中物资快递” 模式。吊运过程中,无人机的高效与便捷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从物资派发起点(物资转运点1)到物资转运点2,直线距离280米,无人机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往返,单次可运送救援物资35~50公斤,较水运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果乐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黎振锋介绍,相比于前几日的“水路+地面”方式,此次新增无人机吊运跨越积水障碍,与地面、水运队伍形成分段转运的协同模式,救援力量得以更快的速度深入围困村庄。


(吊运无人机通过空运方式运送救援物资)

(水运方式运送救援物资与过往人员)

(参与此次行动的部分成员合影)
公益初心践使命:技术为民筑牢救灾防线
此次救援中,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与低空交通科创联盟成员单位始终秉持 “技术为民、公益先行” 理念,从无人机设备调运、技术人员派遣,到全程作业服务,均为公益行为。中心还将完整的三维全景模型、航拍影像等数据,无偿交付给当地相关部门,为后续灾情统计、房屋安全评估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作为依托高校与企业组建的厅级低空交通创新平台,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让技术服务社会。” 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救援中,小型无人机的 “侦察建模” 与中大型无人机的 “高效吊运” 形成互补,再结合 “空水陆” 三路联动,不仅高效解决了灾区物资运输难题,更验证了低空技术在应急场景中的实战价值。未来,中心将继续联合科创联盟成员,深化 “低空技术+应急救援” 模式研发,让无人机成为守护民生的 “空中卫士”,在更多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