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公布2025年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科技立项名单,由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马娴教授申报的《无人机在城市内涝智能预警与应急救援中的创新应用》项目成功获批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标志中心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迈出关键一步,为南宁市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注入“交院力量”。

立项名单
“选题之初,我们就明确要聚焦地方发展需求,解决实际民生痛点。”项目负责人马娴教授介绍,南宁市作为南方多雨城市,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传统地面监测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数据时效性差、应急响应滞后等问题,而无人机技术凭借立体化监测、灵活部署、多源数据融合等优势,成为突破内涝治理瓶颈的关键抓手。
团队深入调研南宁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结合《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广西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政策导向,最终确定“无人机+城市内涝防控”的研究方向——通过构建“预测-推演-救援”全链条技术体系,开发高精度内涝预测模型、多情景灾害演化模拟系统及智能救援方案,既填补传统内涝治理技术空白,契合南宁市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城市的战略布局,选题兼具民生价值与产业价值。项目团队的组建形成了“高校+企业+行业服务平台”的协同合作模式,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产学研”纽带作用,依托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广西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提供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与人才支持。团队由正高级工程师、博士领衔,组成跨学科专业团队,涵盖智能建造、无人机研发、数字建模、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核心技术支撑。

团队前期赴企业调研
万航星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单位,负责项目整体实施与成果转化,其自主研发的航空信息工作站、无人机环保云大数据平台等技术,为项目提供成熟的硬件支撑与市场化经验;广西低空飞行服务站作为自治区级通航飞行服务平台,承担空域监管、航线规划与应急保障工作,确保无人机作业合规高效;广西低空飞行科技有限公司则凭借甲级无人机应急救援资质,负责示范项目落地与技术规模化应用,形成“研发-试验-应用-推广”的完整闭环。项目的成功申报,离不开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与积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已入驻28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配备无人机、激光雷达、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可实现无人机厘米级三维建模、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应急救援模拟训练,为项目提供多源数据支撑与试验场景。我中心将以该项目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联合合作单位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城市内涝防控的方案,为提升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