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丽圆图\文)12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在副楼30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师生交流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志清、付漓漓出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全校各班级的二十多名学生代表和德法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思政课教师代表。

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聚焦于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鼓励学生直接向教师表达心声,分享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真实感受、独到见解及期望。座谈内容涵盖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多个维度,旨在通过深入交流,增进师生理解,促进教学策略的精准调整,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的新路径、优化课程内容布局等,以期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品质。座谈会伊始,学生代表们依次发言,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坦诚分享了对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授课模式、实践活动的见解,以及对未来该课程如何更加贴近学生、激发思考的独到建议。思政课教师代表也围绕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深化展开了深入研讨,共同探讨了如何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思政课成为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殿堂。
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不仅从教师的教学规划中汲取新知,教师亦从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思路中获得灵感,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宝贵契机。韦志清副院长在座谈会总结中讲到思政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引领思想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付漓漓副院长也强调,我们思政课教师应采用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但绝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偏离教学内容,使之娱乐化、媚俗化。相反,我们应以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理论,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教研室主任王灿老师发言表示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和把握思政课是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的理念,将各项要求细化落实,全力以赴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加座谈会的师生合照